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发挥文化客厅的重要作用,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近日,记者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济南将支持建设13个黄河非遗展馆,着力打造“一展馆一特色”的黄河非遗展示体系。
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黄河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抢救和修复工程,济南着力在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建设上破题,深入挖掘梳理黄河非遗相关项目,认真梳理沿黄河流域区县与黄河有关的济南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状况,以及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品牌、节庆活动,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找准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建设的结合点,将当地黄河文化挖掘、展示、传承,通过黄河非遗展馆这一载体,有机融为一体。
一是从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布局。在区县开展非遗资源和展馆建设条件摸底的基础上,对展馆布局、展示项目进行研究论证,做到既合理规划布局,又突出非遗特色。支持建设13个黄河非遗展馆,着力打造“一展馆一特色”的黄河非遗展示体系,更生动鲜活展现黄河非遗魅力,提升了黄河非遗的可见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是将非遗展馆与公共文化场所功能相衔接,做到展馆免费对外开放,打造研学、展示、体验的公共文化阵地。13个展馆全面展示了当地非遗资源,讲述了非遗传承历史脉络,既让当地人记得住乡愁,也让外地人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特质,既是非遗传承、体验基地,也是当地文化展示窗口。
三是打造公共综合展馆为主、非遗主题展馆为辅的黄河非遗展示体系。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13项,省级74项,市级450项,县区级64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8人,省级42人,市级212人,县区级303人。除在沿黄河镇村选址建设黄河非遗展馆外,我们还积极引导与黄河有关的非遗项目建设主题展馆,龙山黑陶、宏济堂、百脉泉、福胶、鼓子秧歌、商河火烧等一批非遗项目建立非遗博物馆,极大丰富了黄河非遗展示内容,增强了黄河非遗可体验度。
下一步,济南将进一步完善提升黄河非遗展馆,加大非遗展馆宣传推广,将展馆的活化利用与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有机结合,以非遗展馆为依托,开展黄河非遗研学游、自驾游,开发黄河非遗伴手礼,深入挖掘阐发黄河非遗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黄河非遗保护水平,更好赋能济南文化建设。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2020年10月26日,在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馆举行了庆祝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新馆启用活动。
海钓展示厅通常是一个专门用于展示海洋钓鱼技术和设备的场馆,位于海边或海上,向公众展示各种海洋钓鱼技术和设备,包括各种钓竿、鱼饵、渔轮、渔网、鱼钩等。展示厅通常提供免费的海钓活动和展览,吸引了许多海洋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嵊泗县嵊山镇大玉湾沙滩旁,近日悄然出现一幢纯白色的建筑,独特的造型,引人注目。这就是当地打造嵊山国际海钓基地的开篇之作——嵊山海钓展示厅,也是嵊泗今年旅游微改造、精提升重点项目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篇章之一,英雄豪杰、智勇交锋,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壮丽史诗。南充,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城市,在三国时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益州北部重郡之地,它见证了蜀汉政权的兴衰,孕育了无数风流人物的传奇故事。如今,在南充市博物馆内,“寻梦三国——南充三国文化专题陈列”围绕三国时代的南充英杰、南充故事,“张⻜治郡”与“陈寿 著史”两⼤核⼼叙事,以生动的形式,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
自2012年始竹溪县以“立家规、传家训、重家教、正家风”为主题,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以传统文化对接现代文明为出发点,持续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竹溪县于2016年,在县文化馆创建了家风文化展厅。
近日,国家大剧院启动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项“新技术”入驻文博领域,助力文化传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720度观览等新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6月8日,在第16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历下区档案馆在历下文体档案中心举办了“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图片展暨历下区档案馆“历下历史文化主题展厅”启用仪式。
重庆福彩文化展示厅位于重庆福彩大厦一楼,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以“福耀巴渝·彩济民生”为主题,设有发展历程区、公益成就区、互动体验区、未来展望区四大主题区,升级后的文化展厅打破了传统的静态展陈模式,运用全息投影、智慧屏等多媒体交互形式,将福彩文化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为观展者打造出“数字+”的福彩文化体验新场景,让观展者可以更加真实可感地“走近”重庆福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的《革命纪念馆工作试行条例》总则指出:革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有关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展馆以时间的概念来引导展览的参观线路,使展览各内容之间形成时令变化的时空感,是本民俗展览的特色和独特创意。全馆主要以创意复原、模拟实景的方式来实现展示空间的趣味性和节奏变化,我们采用借景的方法,使各内容场景之间形成相映,延伸的连接关系。概念展线和内容的融汇达到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