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以时间的概念来引导展览的参观线路,使展览各内容之间形成时令变化的时空感,是本民俗展览的特色和独特创意。全馆主要以创意复原、模拟实景的方式来实现展示空间的趣味性和节奏变化,我们采用借景的方法,使各内容场景之间形成相映,延伸的连接关系。概念展线和内容的融汇达到完美的结合。
在文物陈列方式上,我们根据实际,采用场景辅助文物展示的方式,特殊文物如丝织等专门设计组合式密闭组合展柜陈列,采用独立防紫外线照明,非特殊文物则采用裸展方式。使之和场景环境更好融合。
1、序厅
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朴实厚重的“民俗之门”。有联曰“物华天宝泽被鹏城日月,地灵人杰浸染风化方圆”我们取深圳民居及祠堂的建筑特点作为构思来源,寓意根植平常百姓家的化——中原传入,融汇四方的特点。在概念的天井中央,地面圆型日晷盘浮雕与顶部的电子模拟苍穹星象图相呼应,参观者站立中央,形成斗转星移,日月交替的心理感受,正面感应播放“鹏城风情”大屏幕艺术影像,平实亲切,使参观者在第一时间对展览内容有所触动,调动了情感和求知欲。
2、广府民俗之敬祖睦宗大宗祠
站在牌坊前,参观者可以通过点播激光投射动态换景有远至近角度观看热闹生动广府特色的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大型幻影成像“上堂敬祖”。
3、《春》
按农历时令的理念,出于陈列内容自身特点的考量,我们以区域民俗的”鞭打土牛催春耕”为中心,结合广府民俗“宗祠门前闹新春”“下沙盆菜系亲情”“初入学堂拜孔子”等乡土风情特点的内容,组成了一个朴素、乡情浓郁的大型的艺术陶塑场景《春》,如乡间梯田的概念叠层塑形,跌宕起伏,以错分的方式含蓄而自然地区分了各内容之间的关系,配以深圳春季民俗风情活动为内容的传统工笔淡彩线描背景,构成了一幅秀美、特色分明的春季乡土画卷,这种处理方式,不但解除了客观空间对内容陈列的限制,又充分发挥了内容自身特点,从传统“场景加塑像”的形式中脱离出来,特色鲜明,也使整个民俗展览空间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
区域民俗之集市贸易有墟期位于概念时令表春季位置的区域民俗“集市贸易有墟期”展区,我们为其赋予了连接带的概念,它如一条蜿蜒的脉络贯通了广府民俗展区并联系后部分的客家民俗展区,暗示了深圳的区域民俗是早期迁入的广府与后到的客家各具特色民俗文化的交融带,整个街市场景空间迁回富有变化,文物结合生动的“高分子塑像”展示的方式、增强了场景的感染力,生动地再现了旧时深圳繁荣的集市贸易情景。街市场景空间与下一内容”天后庙前辞沙祭”遥相呼应,形成”沿海街市”的概念意味,提示了深圳傍海的特点,为参观者更好地领会后面陈列内容做了感性铺垫。
4、广府民俗之天后庙前辞沙祭
为了使场景内容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我们将“辞沙祭”场景,发生时间假定为“农历三月二十”,适应了设计概念,又不违背客观现实。泊船码头,大幅主题半景油画,优美的模拟音效,为大型蜡像艺术塑形场景“辞沙祭”更添了隆重,浩大的气氛。参观者走上泊桥,在层层涛声中参观展览,强烈的身临其境感油然而生。.场景的营造为下一内容”渔民娶亲旱船舞”的出现作了巧妙的环境提示。
5、广府民俗之天后庙前辞沙祭
为了使场景内容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我们将“辞沙”场景,发生时间假定为“农历三月二十二#,适应了设计概念,又不违背客观现实。泊船码头,大幅主题半景油画,优美的模拟音效,为大型蜡像艺术塑形场景“辞沙祭”更添了降重,浩大的气氛。参观者走上泊桥,在层层涛声中参观展览,强烈的身临其境感油然而生。.场景的营造为下一内容”渔民娶亲早船舞”的出现作了巧妙的环境提示。
广府民俗之渔民娶亲旱船舞我们在塑造海祭场景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设计了带概念色彩的半景渔村场景,将大型投影”沙头角街旱船舞”做为氛围影像投射于背景影墙上,增加了空间立体纵深感,并增加了陈列的可视信息量.和前面静态场景”早船舞”融为一体,构成静态和动态的统一。
6、广府民俗之鹏城粤曲誉京华
我们以简洁的文物展示空间同具有互动性的传统戏台复原相结合,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式操作选择欣赏各种不同粤曲声腔曲调,通过静态投影了解各种表演化妆艺术的特点.在固定时间段,戏台还可以组织专业剧团进行现场表演.大大增加了观赏趣味性。
7、客家民俗之儿孙满堂祝寿诞
围屋的上堂,在满足文物展示的同时,力求在建筑环境等比准确复原的基础上塑造出生动亲切的亲情场面。专业表演人员定时间现场表演“祝寿”场面,我们还可在固定的时间打开堂门,邀请观众中间的老寿星及亲人现场参与传统的客家祝寿仪式,吹奏乐队进行现场祝寿仪式表演,增加了互动趣味性。并加强了“祝寿”风俗的亲情内涵。在空间安排上,我们把“祝寿”内容安排在概念季节空间的“秋季”部分,也寓意了“秋水共长天”祝福之意。
8、客家民俗之洞房花烛醉人时
小桥流水榕树下,“洞房花烛醉人时”,我们有意塑造一个平凡简朴的客家村屋和相邻的围龙屋高墙大院形成了高大和普通的反差对照,意在刻画客家人生活达观、简朴、吃苦耐劳的品格,这让观众可以更好地认识勤俭、贤惠传统的客家女人“凉帽遮颜”这一独特风情产生的深刻原因。
9、新民俗文化
深圳新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兼容并蓄,又有与时俱进和移民文化的特点,因此,我们用一种活力、生机勃勃的融合曲线构成概念来表现展区的主旋律,以调动观众的参观欲:展厅中央设计了一个圆形的互动表演台,动感十足色彩绚烂的飘带绕四根白色立柱向中央汇聚,正中央的简洁现代的横岗交谊舞群雕既暗示的是活力和生机,中国红意为传统,寓意四方多姿多彩的精华与传统文化融汇、与时俱进的特点。这里,我们在光环境的艺术处理上,以一个大的空间光构成装置概念辅以电脑控制的光影投射,不间断变幻色彩,这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展现着深圳人美好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信念和精神面貌。圆型互动表演台可邀请观众参与现场表演,亦可以邀请专业队伍定时进行现场表演。
深圳信可威展厅设计公司专业从事上市企业展厅设计、展览展示活动策划、展台设计搭建的展厅设计公司,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为客户提供前期策划、设计创意、现场搭建和维护、仓储、全国巡展等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开发商场、专卖店规划、设计、制作、会议活动策划和现场布置、平面广告创意策划等多项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热门的词,大概是5G,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5G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在VR/AR、自动驾驶、智能假造等场景中有广泛应用。那么,5G技术到底能为VR/AR提供哪些支持?5G时代,AR/VR体验又将拓展出哪些值得期待的应用场景?作为4G网络的升级版,5G何以成为VR/AR市场的引爆点?
9月8日起,中国科技馆主展厅、儿童科学乐园、特效影院及短期展厅全部实现对外开放,科学商店及观众餐厅恢复运营。全面恢复开放后,科技馆将恢复部分展厅表演及现场教育活动。
非遗民俗文化馆是一个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场所。这些文化馆通常包括各种手工艺品、剪纸、泥塑、年画、刺绣等非遗类民俗物品,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俗生活。
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汕头工业博物馆开馆仪式举行。据悉,该馆每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全天免费对外开放参观。
VR虚拟现实是最近出现比较热门的技术,它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让用户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提供了更真实的互动模拟体验,而vr虚拟技术在展馆中的应用越来越流行,比如顺义首个VR虚拟展馆“网络乡愁博物馆”日前上线,观众关注“仁义和顺”微信公众号即可进入。
随着科技发展,元宇宙概念的提出,AR/VR技术成为了科技主流,通过网络即可以实现真实的场景体验,通过场景入口吸引客户来实体体验。博物馆中的VR技术看展是主流形式,近日,地处昆明西山景区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事迹3个陈列室打造了“线上展厅”,足不出户即可开启,“沉浸式”看展体验,一起来线上逛展。
将某地区的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展厅设计当中,这样不仅仅能吸引当地游客的注意,同时为了让市民游客详细了解地方特色的相关信息,近日,澄海区设置了首家澄海狮头鹅文化展厅,并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化馆、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郑州大剧院等多个市内文化场馆均已临时闭馆。具备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公众可关注各场馆微信公众平台获取最新信息。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展示和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手段上的创新;是丰富参观者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馆贴近社会、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要、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博物馆创造自身经济效益、增强经营活力、促进提高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博物馆行业理应勇于探索、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