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展厅是疫情期间比较热门的词,毕竟很多博物馆、陈列馆等都不能去参观浏览,今年的广交会都是线上举办,那么云展厅就是企业线下的实体展厅,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技术搬到网上一种形式,5月25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云展厅正式上线,因疫情关闭的博物馆通过云端展览的新面貌向公众开放,采用这种方式,让更多想参观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有了更多方式。
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
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云展厅设有“场景”、“源流”、“产地”、“民俗”、“文创产品”五大板块,跟随引导选择场景,点击相应的区域,就能看到展厅全貌和每一件榼子的详细介绍。在“博物馆文创产品”板块里,根据场景转换,能看到饽饽榼子的制作工艺,以及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师生进行非遗工艺传承等。让观众们坐在家中,足不出户赏文物,以“云参观”“云刷馆”的方式体验和享受文化生活。
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数字展馆将成为热点趋势,学院青岛饽饽磕子博物馆云展厅数字化建设将陆续完善,通过动作捕捉、互动参与等技术相结合,使虚拟数字展馆更加人性化、前沿化,服务于更多的观众群体。
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是学院和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联合筹建,是省内唯一关于面食模具的专业博物馆,获评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集收藏、展示、研究、制作、体验、传承、文创于一体,收录了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400件饽饽榼子精品进行展览。
在那遥远的河西走廊,皑皑祁连雪山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俯瞰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冰雪消融后的涓涓细流,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它们汇聚成奔腾的大河,流淌在河西走廊的西端,穿透了那亘古的戈壁,浸润了那茫茫的大漠,一路向西而去。
为何只有人类发展出了如此高的智能?我们离掌握人脑的工作原理还有多远?我们如何逼近人类大脑与人工智能的极限?....近日,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公园边的上海图书馆东馆竣工开放,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联合上图东馆共同打造的主题科普展厅“追问大脑”也同时开幕,俨然已经成为上海新的网红打卡地。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从3月1日起,华侨城湿地生态展厅及园区观鸟屋暂停开放,恢复开放时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最新消息,对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4月12日,德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正式开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展馆展出了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民俗、传统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众多德宏经典非遗项目,多样的非遗互动体验,让市民和游客连声称赞、流连忘返。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普教育已成为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积极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以表彰在科普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那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申请条件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个好的展厅应留给观众清晰、强烈的印象,简洁、明快是吸引观众的最好办法。展厅设计一定要有突出的亮点,通过造型、灯光等手段突出重点展示内容。此外,和展会设计不同,展厅设计由于时间较长且相对固定,所以要注重材料的选择。
科普体验厅作为面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平台之一,在整合科普资源、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知识应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我区已建成10家社区科普体验厅,每家社区科普体验厅的主题各不相同,向居民们传递多样的科普知识,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转基因”一直以来是热点话题,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贸易问题、社会问题乃至伦理问题。日前,位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闵行院区内的首个“VR+转基因”科普展示厅正式启动,上海首个VR+转基因科普展示厅旨在进一步提升市农科院科普能力和科普效果,增强公众对转基因的科学认知。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基本陈列展厅改造提升已全面完成,将于2019年9月30日(星期一)恢复开放。小而美,美而精,精而雅,雅而暖”是此次改陈的指导思想。馆方对展厅、展品、展项进行优化调整,“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小小的空间里,设计了不少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