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德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正式开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展馆展出了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民俗、传统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众多德宏经典非遗项目,多样的非遗互动体验,让市民和游客连声称赞、流连忘返。
德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位于芒市金孔雀大道德宏州文化馆三楼,展馆面积906平方米,是以展示、传播为主要功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示馆。展馆设计根植于传统非遗文化,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简单展示,而是采用多种现代展陈方式和手段,多方位、多视角陈列展出了德宏州的非遗文化。
该展馆是州文化馆打造德宏州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也是对外展示我州非遗保护利用和传承成果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州非遗保护的工作者,州文化馆将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为非遗作品注入新鲜血液,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并进行大力宣传,让全州人民及外地游客了解我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展馆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德宏州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区,德宏州五种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展示区,云南省级项目、国家级传承人走廊展示区。除非遗项目主展区外,二楼还设有文创产品展示区。开展当天,文创产品展示区进行了传承人活态展示,傣族织锦、景颇族织锦、阿昌族户撒刀、阿昌族银器、傣族银器、葫芦丝、傣族果雕、傣族制陶技艺轮番进行展示,现场观看、购买的群众络绎不绝,拉近了群众与非遗文化的距离,唤起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图文来源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科技成果展厅是用来记载发展之路、科研进展之要事,展现科研人员砥砺前行、不断创新、用科技惠民的成就。2月15日,宁夏科技厅举办宁夏东西部科技合作成果展示中心启用仪式。
虚拟展厅是利用计算机三维虚拟建模技术,它不同于以往的图片展示与一般的视频浏览,带给观看者的是一个高度互动的3D虚拟现实环境,一种足不出户便如同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近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前与全国十家博物馆、纪念馆联动,推出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专题展览——“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此次展览採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VR全景技术打造了线上虚拟展厅,让身处各地的观众在“云端”即可观展。
主题展厅一般是根据某个主题性质的内容来设计的,近日,廊坊市档案馆新馆落成及“廊坊印记”展厅开放仪式举行。“廊坊印迹”展厅位于廊坊市档案馆新馆内,占地205平方米。展厅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示廊坊百年来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6日,记者从遵义市博物馆获悉,该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播,推出《播州杨氏土司考古成果展》《千年土司的相遇与对话——中国土司遗址历史文化展》两个VR展厅,让广大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了解土司文化。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展示厅是针对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的整体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的展示。3月27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称部规划院)“交通规划天地”展示厅正式启用。该展示厅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并于今年2月进行了试运行。
9月26日,在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媒体开放日活动上,展交中心VR云展厅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正式面向大众开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启展示交易大平台。
科技馆利用节假日策划开展新颖、有趣、活泼、参与强的主题性科普教育活动,对科技馆有拓展展教内容、丰富科教形式的作用,今天上午,湖州市眼健康科普展厅在科技馆正式启动,展厅设计以“睛”彩“视”界,呵护未来为主题,坚持以政府政策为主导、部门联动、多元参与、务实开展各类眼健康宣传工作。
5月11日,位于中国能建枣菏高速交能融合示范项目“金乡智慧服务区的中国能建交能融合展厅”,正式开放。
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25个典型案例之一——龙岗区宝龙街道大田世居(大田匠作文化村)已于近日开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