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革命旧址普遍存在的“千篇一律”“千址一面”等问题,瑞金市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三项机制,推动革命文物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激活革命文物的生命力、感染力、教育力。
一、健全革命文物保护体系
1、创建联动机制
创新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联动机制,制定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和红色文化遗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数字化+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实施革命旧址修缮保护、红色基因库建设以及馆藏文物修复保护、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项目,实现革命文物应保尽保、应修尽修。
2、完善监管机制
成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建立覆盖全市的革命文物守护人制度,制订革命旧址责任名录和革命文物长制工作实施细则,树立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每处革命旧址有专人负责、专人监管和专人巡查,全面筑牢文物防线。
3、凝聚保护合力
倡导“追根溯源”活动,已有54个中央和国家部委局在瑞金找到“前身”,修复与之相对应的革命旧址,建立本系统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创“认护革命文物”活动,目前已有社会各界2万余人认护了境内革命旧居旧址和馆藏文物400多项,有效形成革命文物保护合力。
二、实施活化利用提升工程
1、创新精品展陈
实施革命旧址展览提升,完善40多个旧址专题展览,丰富革命旧址原状陈列,增设情景雕塑、苏区标语漫画、主题文化墙,融入声、光、电、媒等现代技术,增设智能讲解员、AR导览系统、VR游戏等创新展陈方式,融合科技让文物说话。
2、丰富表达内容
创新讲述形式,推出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并开展全国巡演,打造“苏区精神永放光芒”情景故事讲演、“童心永向党”小红军体验活动、“红色经典润初心”品读会等一批红色社教品牌,推出《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重走长征路》等一系列红色教育专题课程和体验课程,融合媒体平台推出红色故事党课微视频,推动革命旧址故事化、情景化、生动化。
3、拓宽传播路径
建立馆校合作机制,打造全国首个以传播苏区精神为主的“纪念馆+学校”联合体,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与多所学校建立共建、共创、共育机制,推出“四点半”红色课堂服务项目,拓展教育功能。
三、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1、探索“革命文物+旅游”模式,树立红色旅游品牌。
将革命文物集中连片大保护与建设红色旅游大景区深度融合,在革命旧址连片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瑞金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以共和国摇篮5A级景区为龙头,高标准建设大柏地、云石山等景区,全面完善红色旅游配套,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塑造“红都今朝更好看”城市形象。
2、探索“革命文物+乡村”模式,打造红色名村典范。
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项目为支撑,打造一批红色名村示范点,如,叶坪镇朱坊村依托中央红色医院等革命旧址,提升整体环境,开设《红色信仰》《走进健康村溯源健康梦》等现场教学课,建设村史馆、红色影院、红色书院等教育平台,发展中草药种植、绿色观光农业等产业,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红色康养小镇。
3、探索“革命文物+阵地”模式,建设红色名城样板。
以高质量推进建设国家长征文化公园为龙头,建设长征决策和出发陈列馆、中华苏维埃法治建设纪念馆、中央苏区水利史陈列馆等项目,进一步做精做深红色传统教育阵地,把瑞金打造成为“最受欢迎的党史纪念地”和“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
政府党建文化展厅可以展示党建文化的建设的成果,政府部门可以将政府政策的执行结果一一展示给公众,让人民群众在时限内认同政府工作,从而更加支持和配合政府,做好下一步的具体工作。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近日,政和县人民法院举行党建文化展厅开启仪式,政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文及县法院班子成员为展厅揭牌。
2019年,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云南盘龙区的改革发展征程中,却是极不平凡的70年。即日起,“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盘龙区网上展厅正式上线。网上展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多种形式全角度展现盘龙区发展变革。
禁毒教育基地展厅,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通过文字、图片和短视频等形式向大家展示毒品的种类及危害,体验禁毒教育基地的丰富内容,切实提高群众的防毒识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近日,为夯实全镇禁毒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群众禁毒意识,柳州市东泉镇动员群众扫码进入“柳州市禁毒教育基地云展厅”进行禁毒云参观活动,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内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6500多平方米,分二、三、四、五层展区。常设展区展出各类非遗展品达650多件,荟萃我市众多非遗保护项目,是国内最大的非遗馆。参观者不仅能看到非遗项目的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还能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非遗魅力。
近日,天津地铁票务实训基地暨“地铁研学体验馆”揭牌仪式在天津地铁9号线二号桥站举行,河东区互助道小学师生代表作为首批体验官受邀参加“地铁研学体验馆”第一课。
5月10日,洛报融媒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洛阳正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升级,借助科技力量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高质量发展。目前,多家博物馆已通过打造数字馆、虚拟展厅等形式,把博物馆搬上“云端”,赋予历史文化新的打开方式。
近日,首批广东省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名单公布,共有25个单位成功入选。其中,阳江核电公众信息中心科普展厅上榜,成为全市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单位。
罗湖美术馆是罗湖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前身为“罗湖创意文化广场”,建成于2007年,2017年2月,美术馆正式作为政府公益性场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场馆分为展馆和户外广场两部分,占地面积8698㎡,建筑面积3848㎡。现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展览厅6个,学术报告厅1个。主要开展各类展览、公共教育、艺术收藏和学术研究等活动。常设品牌活动有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深圳国际摄影周、“双城墨韵”书法联展、“美的熏陶”系列公教活动等。
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展览定位于“用考古和艺术讲述城市故事”,以“太原城市变迁发展史”作为叙事性结构的主线索,将城市的沉浮与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相连接,透过文物讲述一座城市发展的兴衰存亡。 展览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阶段特征分为五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