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这无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而非遗文化展厅的出现,尽显文化记忆、魅力无穷。近年来,玉林村村以古蚝油为主题,烹饪蚝油,举办文化节,生动有趣地促进了村民的参与,创造了当地的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蚝油已被成功批准为金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法蚝油文化展厅
古法蚝油文化展厅
2020年12月,位于鱼林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古法蚝油文化展厅在鱼林村正式落成。展厅完整介绍了鱼林古法蚝油文化与三届鱼林蚝油文化节的过程,展示古法蚝油制作工艺步骤,蚝油守艺人风采,以及农业渔业相关的老物件等,同时鱼林村还创作蚝油文化创意产品,让市民能够直观地看见与认识村庄的传统文化。
6月15日是第 10 个全国低碳日,本次全国低碳日的活动主题为 " 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15 日下午,线上碳课堂连线北京八中兰州分校,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带领同学们走进作为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的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在 " 云上逛展厅 " 的过程中,体验碳足迹计算器、绿色发电动感单车,了解节能行动蓝印章、五彩环保心愿树,讲解人员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互动。
12月26日,国学文化教育展在市展览馆开展,共展出唐诗、宋词、元曲中的经典作品100首。作品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并配以精彩赏析短文,完美展示了“唐宋元一脉相承,诗书画三绝合璧”的艺术。展览由市文旅局主办,2020年1月5日截止。图为观展市民正在用手机拍摄自己喜欢的作品。
近日疫情在国内初步得到了控制,各省市也下发了针对聚集性活动的指导文件,指导意见中“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所以各大博物馆也开始了线上+线下展厅相结合的方式开放给游客们,疫情的出现加快了博物馆数字化进成,尤其那些还没数字化的博物馆等展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未来肯定是两种方式相结合来提高游客不同体验,目前,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博物馆及展览馆等诸多场所实现,而且效果很好,对于线上这种方式,来看看最近实施比较好的博物馆,近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滨海新区博物馆顺利完成数字化,虚拟展厅近日正式上线。体验者用手机即可访问滨海新区博物馆的虚拟展厅进行参观。
为打造沉浸式劳务品牌展示和体验空间,近日,荆州市劳务品牌展示厅在江津西路荆州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二楼大厅建成,标志着全省首家劳务品牌展示厅正式对外迎客。
宣传教育展馆一般面向全社会和公众开放,重点面向中小学生群体、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进行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同时还承担着与其他部门开展业务交流,以及发挥着对外展示宣传窗口的作用,是知识宣传普及的重要阵地,是培训技能的重要实践场所。今日,新建设的潍坊市人民防控宣传教育馆位于潍坊市奎文区风筝广场负一层, 是一间充满了科技与创新的科普馆,正式开始试运营,该宣教馆由潍坊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投资2700万元建设,仅主体建筑面积就有2819平方米,布展面积达1842平方米。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以教育推广为重要目标,努力于社区民众的公共关系。合肥市博物馆项目已正式获得立项,该项目选址位于瑶海区龙岗路和滨河路交口东北角地块。这个地块位于合肥市东部新中心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62亩、相当于6个标准足球场,总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
线上浏览地震展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地震防护知识,它是通过720°鱼眼全景成像技术对线下地震展厅进行全景拍摄,让观众如置身展厅之内。今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地震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广大青少年可开启“VR云旅游”模式,“线上”参观河北省地震局云上科技展厅。
2022年1月20日下午,中国侨联举办的华侨冰雪博物馆落成典礼暨“共筑梦想 同赴未来——华侨华人与冬奥主题展”开幕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是国内首家以冰雪和冬奥为主题的博物馆。
传承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是纪念馆文化建设的生命工程,7月3日,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全椒路社区精心打造的“雷锋文化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