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的滋养下,湖北这片沃土孕育了璀璨的楚文化。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如同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而“楚国八百年”文化陈列无疑是其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展览通过精心策划与布置,将楚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楚人的精神特质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仿佛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时光,亲历那个曾经的辉煌时代。序厅虎座鸟架鼓的震撼踏入“楚国八百年”展厅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浮雕墙,上面雕刻着虎座鸟架鼓这一最具特色的楚国文物。虎座鸟架鼓,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鼓身置于虎座之上,两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作为支架,整体造型既威武又灵动,仿佛在诉说着楚人勇敢、智慧的品质。这一浮雕不仅为整个展览奠定了浓厚的楚风楚韵基调,也预示着我们将要踏上一场探索楚文化奥秘的旅程。
楚国的崛起与辉煌
详细记录了楚国从西周年间的一个小小封国,逐步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霸主的历史进程。西周初年,楚人被周王封于荆山,方圆不过百里,但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向汉水东部发展,日益壮大。春秋时期,楚国威服江淮,成为南方诸侯的霸主,势力范围扩张至黄河流域,与中原大国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斗争。战国时期,楚国经过数次改革,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疆域横跨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东、云南、贵州、重庆、江苏、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这一展区,观众们可以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感受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与坚韧。同时,通过展示的历史文献和图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楚国疆域的变迁,以及楚人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成就。
百业礼俗
楚文化的根基与特色深入剖析了楚文化的根基,揭示了楚之礼乐与中原一脉相承,楚之文化与中原文化同根同源的事实。楚国地处长江中游,是四方文化融汇之地,形成了亦夷亦夏的礼俗面貌和特色鲜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楚人在起居、饮食、服饰、婚丧、信仰、农商等多方面的独特风俗。例如,在饮食文化方面,楚人善于利用丰富的水产资源,烹饪出各种美味佳肴。同时,他们还有自己独特的饮酒习俗和酒器文化。在服饰方面,楚人的服饰以华丽、繁复著称,尤其是女性的服饰更是色彩斑斓、款式多样。在婚丧习俗方面,楚人既有遵循中原礼俗的一面,也有自己独特的丧葬礼俗和信仰体系。此外,这一展区还展示了楚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状况。楚国的农业水利发达,稻作农业是主要的生产形态。同时,楚国的漆器、纺织、青铜冶铸等手工业也发展迅速,成为楚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商贸往来繁荣,加速了楚国的发展壮大。
惊采绝艳楚人的精神世界与艺术成就 进一步深入人文精神领域,介绍了楚人在天文历法、哲学文学上的成就,展现了楚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魅力。先秦时期楚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老子、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宋玉的辞赋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在艺术方面,楚国的艺术成就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楚国出土简帛文字、漆画图像是研究楚国乃至先秦文化的重要文献和书法、艺术的珍贵材料。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楚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无论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纹饰,还是漆器上的彩绘图案,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叹为观止。
上下求索楚国文物的璀璨夺目以最具特色、最绚丽的楚国文物向观众展现楚文化的恢诡谲怪、精妙绝伦。在这一展区,观众们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楚国的各种珍贵文物,如青铜器、漆器、玉器、丝织品等。这些文物不仅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例如,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楚国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些编钟不仅数量众多、音质优美,而且上面还刻有大量的铭文和纹饰,为研究楚国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还有楚国的漆器艺术也是举世闻名。这些漆器不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且制作工艺复杂、技艺高超,展示了楚人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楚文化的深远影响 “楚国八百年”文化陈列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楚文化的璀璨夺目和博大精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特质和上下求索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特质和奋斗精神不仅激励着古代的楚人不断开拓进取、创造辉煌,也激励着今天的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实现梦想。在走出博物馆的那一刻,我们仿佛依然沉浸在楚文化的海洋中。那些精美的文物、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深刻的思想都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楚国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过去,但楚文化却如同长江之水一样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永远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近日,深圳南山博物馆发布通告,因展厅临时检修,南山博物馆四楼“南山改革开放史”展将于10月12日至10月18日闭展七天。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主题之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云南一直是主力军,近日,由昆明市乡村振兴局主办的“昆明市脱贫攻坚网上展厅”(以下简称“展厅”)正式上线。脱贫攻坚网上展厅,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全面展示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成果,弘扬脱贫攻坚时代精神。
自2020年11月16日开始,冀州博览馆正式对观众免费开放,展馆面积9218平方米,共分为三层:一层为博物馆(包括冀州历史 冀州名人和冀州非遗三个展厅)、二层为规划展览馆、三层为美术馆。馆内形式多样的展览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冀州人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冀州市民开始享受到免费公共文化活动所带来的福利。
黄石西有跨境保税展示厅正式开业,该展厅位于下陆区磁湖汇双循环产业园综合楼一楼,将“进口商品展示体验”与“跨境电商”两大元素有机融合,开设线下展示体验+线上小程序网购的进口商品展示平台。
日前,“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首钢长治钢铁公司厂史展览馆举行。
嗅荷塘之花香,游走在春阳台的藏书阁内,被四面书山书海包裹环绕,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错落的阶梯打造层次丰富的阅读空间感,下沉与向上的步梯制造更多与书籍紧靠的座位。古书籍与现代文学样样齐全,为藏书阁而非传统图书馆。
近日,建阳工人文化宫及综合展示馆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紧锣密鼓地抓工期赶进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思想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变得更有挑战,为了使得党建工作变得更具数字化和智慧化,并且积极的使用新型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人民日报》发起了内容科技竞赛的征稿活动,一方面可以积极收集群众的意见,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市场的不断改进,工程体量也随之不断增长,工地环境更为复杂,对施工记忆和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及BIM等各种技术因素对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智慧工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作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点项目之一,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桂林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已建起一座党建智慧展厅,为建设工地上的党员开展党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