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展览中构建叙事,既需要在史料基础上组织线性结构,串联符合史实的因果关系链,又需要结合空间关系,通过起伏节奏牵动观众情绪,引发思考和共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重点打造的基本陈列,是国内唯一的以刘备、诸葛亮两位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展览,讲述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共济、匡扶天下的奋斗历程。如何在作为文化景观的千年祠庙中构建叙事,如何展示三国君臣史诗的当代诠释,如何在用文物讲故事的同时书写中国精神,展览给出了立体多元的呈现。
一、如何构建历史展览叙事?
三国在中国古代史上虽延续时间短暂,但因其风云变幻的政局、激烈碰撞的文化、精彩纷呈的故事,一直广受关注。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正史与故事之中选取信息,塑造展览基础史观,形成具有可读性的展览叙事,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探讨的问题。
1.真实·虚构
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铭刻下无数英雄人物和典故逸事,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既有正史的记载,也有文学与艺术化的演绎。刘备与诸葛亮,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三国历史名人,其形象也随着时间而不断丰富,逐渐演变为由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戏曲形象等虚实叠加而成的多重人物形象。
因此,策展团队以正史为主,演绎为辅,演绎部分去伪存真,通过溯源、分析、对比等方法,对故事中的真假进行鉴别,同时揭示它们历经了怎样的发展和演变。例如,“桃园结义”是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然而在正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因此展览没有将结义的故事再讲一遍,而是用灯箱层景的视觉性展示来表现结义的场景,同时在文字标题上以“恩若兄弟”替代“桃园结义”,并在解说中列举“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等史料,阐明这些记载应为“桃园结义”的创作依据。
2.双线·并置
刘备与诸葛亮,一个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从贩履织席到成为蜀汉开国皇帝;一个达治知变、正而有谋、坚韧不拔,从山野隐士到千古明相。二人都有着精彩绝伦的一生和跌宕起伏的经历,这也意味着围绕他们有太多可以展示的内容。
因此策展团队决定使用双重线索来进行叙事:一条线索为“情:君臣鱼水之契”,主要展现刘备与诸葛亮肝胆相照的深情厚谊以及二人的精神与品格;一条线索为“史:匡扶天下之业”,主要展现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二人怀揣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逐步建立并稳固政权。
将两条线索并置起来,再安排开端、铺垫、发展、高潮、结局等叙事节奏,便形成了展览的基本骨架,即“乱世浮沉以待天时”“君臣共济 蜀汉立国”“兴复汉室 鞠躬尽瘁”三个单元,以此讲述刘备与诸葛亮的人生轨迹以及二人的相知、相识、共济与别离,试图谱写一部明君良臣的壮阔史诗,讲述一段匡扶天下的奋斗历程,带来一次精神文化的浸润之旅。
二、如何搭建展品组织架构?
展品是展览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展览真实性的重要支撑。具体到本次展览的展品组织中,如何明确展品的来源渠道,如何选择展品,如何体现主题,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协调,从而组织起一套符合逻辑的展品体系。
1.博览·地域
虽然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成都,但展览的展品来源并不局限于成都,而是试图立足于此地并向外探寻,尽可能在贴合主题的情况下扩大地域覆盖范围。荆襄地区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必争之地,展览借得不少襄阳市博物馆藏三国时期文物,以此展现诸葛亮避难荆州和隆中耕读时的社会状况与生活环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有许多与诸葛亮南征相关的遗址,如喜德县的小相岭、登相营,因相传诸葛亮平定南中时经过此处并安营扎寨而得名。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的汉末三国时期的藏品,能够呈现诸葛亮南征时期的历史面貌,有浓郁的军事和民族风格。
此外,策展团队还积极与南阳市、临沂市等地的多家博物馆合作,尽可能地拓展借展渠道,力求呈现文物中的万象三国。
2.延伸·时代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持续对话。展览虽是以刘备与诸葛亮为核心的历史展,但是并不将展品的年代局限于二位历史名人所身处的汉末三国,而是将其纵向延伸,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二人所处时代与生平事迹,以及其深远的影响与后世的记录与流传。
因此,虽然大部分展品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文物,但仍有小部分来自其他时代。如展出的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的《三国志》印本和清光绪十三年(1887)的《三国志》印本,能够让观众直观感受这一史书在历史中的流传以及不同版本的差异与共性;展出的民国时期的《精校全图绣像三国志演义》印本,图文并茂,呈现出演义的精彩和引人入胜。
又如展出的两件铜鼓,一件为东汉的四耳蹲蛙青铜鼓,一件为南北朝的铜鼓,二者虽来自不同时代,但在岁月变迁中,都被赋予“诸葛鼓”这一别称,它们承载着民间对诸葛亮南征史实的记忆,也反映了三国文化生命力之顽强,诸葛亮影响之深远。
三、如何进行文本分层阐释?
文本是重要的阐释手段,是与观众对话的媒介,策展理念、展览结构、展示内容等,都需要借此来描述和反映。清晰的层级下环环相扣的文本内容,与鲜明的语言风格下各有特点的文字表达,共同构建了展览文本的形态、特征与美感。
1.基调·体系
展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本作为展览内容表达和信息传达的重要载体,也需要有统一的基调和完备的体系。策展团队经过撰写与编排、斟酌与修改,形成了风格鲜明、结构完整的展览文本。文本内容层层递进,构成一定的上下级关系,同级之间有连贯性和统一性,不同层级之间也有紧密的逻辑性。
如在第三单元“兴复汉室 鞠躬尽瘁”下, 有“开府治蜀”“安抚南中”“北伐曹魏”等几组。其中,连贯性体现在这几组在时间上具有先后性,统一性则体现在它们都是诸葛亮为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的具体事迹。在“开府治蜀”这一组之下,“兴修水利”“盐铁官营”“制定法令”“重修盟好”等内容则都是诸葛亮为治理国家而采取的措施,是“开府治蜀”的具体体现。
2.风格·层级
在完整的体系下,是有秩序、有规则的层级结构。而不同层级的文字,在撰写风格与体例上亦各有其特点。从标题来看,主标题需要体现展览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明良千古”四字出自清代匾额,凝练大气且具有古典风韵,与历史展览的调性相契合;“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则是直接地道出了展览的主题。
前言着重于提炼展览主题思想,构建语境,奠定展览基调,希望在观展之初便能开宗明义,充分调动观众情绪。如前言中的“这是一个英雄辈出,逆流而上的时代。日月旋转的宏图野望......”,在描绘时代背景的同时营造氛围,希望激发观众的观展兴趣。
单元说明在高度概括该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将史料记载与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如“自建兴元年(223)诸葛亮开府治蜀,十余年间蜀汉政权上下有节......”。
四、如何打造多元沉浸体验?
博物馆越来越注重多元复合化的综合体验,人们对展览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升级。策展团队通过对展陈方式的多向拓展,结合“数字艺术”“情景再现”“叙事蒙太奇”等手法,立体打造多元沉浸体验。
1.幻境·逸景
幻境(phantasmagoria)是中国艺术中通联虚实之审美境界的意象表达。展览以媒介融合技术构建虚拟幻境,链接“历史意识”,在幻象中洞见真实,赋予观展体验更多可能性。如赤壁之战场景采用了全景多媒体与动态实景相结合的表现方式,让连天的火光、破损的战船、“染血”的箭矢、交织的呼吼“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沉浸于“幻境”当中感受历史。
中国艺术中的“逸”,经历了从人之逸到画之逸,再到境之逸的观念演进。展览用不同材质和手法对“山”这一具有高古情境的对象进行三种写意式呈现:以不规则铁质薄片串联,辅以镜像的形式,层叠出悠远的景深;在玻璃钢材质的小比例立体山形上进行分层手工喷漆, 使之更具立体感;在常规的沙盘模型上,放入塑胶材质的树木,撒上草粉进行拟真装饰。配合场景营造,悉力构建“逸景”。
2.意趣·巧思
中国古人一直有“器物情结”,常常以物明志,以物表情,无论庭院花圃、草木池鱼,或是衣饰兵刃、文房珍玩,都能借以表达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策展团队将“器物情结”引入展览中,在“隆中耕读”板块,设计了陶制斑竹装置散布于多媒体屏幕、展柜后方,“竹”本为高洁、秉直的象征,此处也暗喻少年诸葛亮的高贵品质。
在第三单元的“北伐曹魏”板块,以汉代青铜箭镞为原型制作了大量仿真箭镞,再分区、分型进行并列展示,以“阵列的武器”指代交战的士兵,不仅丰富了展览空间,也为观众制造了一种“强兵过未休”的紧张感。
展具美学以预防性保护为主,并兼顾隐蔽和美观。策展团队依据文物特性,在展具设计中,不使用螺丝等侵入式固定结构,尽量采用一体焊接、活页卡扣等,减少与文物不必要的接触。将支架隐藏在展示面背后或底部,不妨碍展品的展示。同时,对每个展品的看面进行精细分析,将最契合展览内容的展示面面向观众,针对个别小体积展品,启用特制三棱放大镜,扩大看面,同时也放大细节。
展览以展陈语言书写中国精神,与时代同频,与观众共情。在历史沉淀、学术延伸、情感认知、美学呈现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下,再现出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演绎出刘备为君之仁、为兄之义和诸葛亮为臣之忠、治世之能,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与文明和谐的社会精神。
4月18日上午,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邵阳市党史陈列馆隆重举行党建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挂牌仪式。
今年以来,泰州市博物馆加快智慧化升级改造,以公众服务需求为核心,用多维展示互动形式,实现公众与博物馆藏品的高度交互,为社会公众提供无处不在的文博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线上参与、线下“打卡”。
税史文化展厅通过实物照片展厅陈列、电子文件网络展示、文字解说图册汇编等三种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受众,全面展示税务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近日,长春市税史文化展厅开展,62块展板、157幅图片,3万余文字,4.8万字的解说大纲、30件税史文物,反映了我市税收百年发展曲折而辉煌的历程,记载了我市税费服务升级和税收法治建设的成就。据记者了解,自2014年起,国家税务总局长春市税务局挖掘、整理了长春税收百年发展历史资料。
城市规划馆是一个集规划展示、文化、教育、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建筑,它实现了规划展示公示功能、科技展示与教育功能、图书资料阅览功能、城市观光与休闲娱乐功能、会议与办公功能的全方位复合。宿州城市规划馆位于宿州市东华路269号,占地32亩,总建筑面积约2.98万平方米,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公众参与、特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8月4日,繁峙县人民检察院举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展厅揭牌仪式。展厅以象征希望与活力的淡蓝色、稳重与警示的浅灰色为主基调,分为“两法护航 未爱前行”“雏鹰折翼 深刻警醒”“繁检有爱 鲲鹏护航”三大展区,以寓教于乐的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法治微动画,为参观者带来一场别样的法治教育之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州市越秀公园打造的全国首个城市公园展览馆——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正式开馆。越秀公园还同时推出了两场主题展——“广州城市公园展览”以及“粤见名园,四地联展”历史名园相约越秀山展览,免费对外开放。市民可请登录“广州市越秀公园”微信公众号点击“门票预约”,按系统提示预约电子票。
近日,咸宁供电公司综合能源展示大厅正式投运。这是咸宁首个综合能源展厅,具有宣传展示、互动体验、交流咨询、业务办理等功能,将带动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推进全市综合能源产业发展。
据漳州新闻网报道 连日来,位于漳州市平和县文峰镇前埔村药膳文化展示厅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正抢抓施工的好时机,加快推进项目进度,施工现场,挖掘机在河道边舞动着巨铲,正在进行土方的开挖;施工现场车辆来回穿梭,运送土方进行回填;十几个工人正在进行观景台的扫尾工作以及登山步道的施工。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某地区出台《XX区推动乡情陈列馆建设工作方案》,力争到2022年全区建成21个以上乡情陈列馆。对于乡情陈列馆的建设,其实是文化展示和保留的一种,充分展示农村面貌大改变、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提升的显著成就,一个又一个乡情村史陈列馆建设起来,也成为了留给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