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附名单)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中国科协启动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
认定工作开展以来,各有关单位积极申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全国学会、各地科协等单位切实履行推荐单位职责,认真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注重指导和服务,展现出科普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良好氛围。
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中国科协决定命名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Maxwell科学+)等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见附件),有效期至2025年。
希望被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并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1月21日,“铁腕扫黑除恶 守护群众安乐——广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网上主题展览馆”隆重上线。活动由广东省扫黑除恶办主办,广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1个地级以上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协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
近日,建阳工人文化宫及综合展示馆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紧锣密鼓地抓工期赶进度。
地方文化通过展厅这种展现形式更好与观众发生交流,地方文化特色是当地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当地民风民俗的浓缩品,建设展厅更好的将这种文化留存并传播下去,近日,8月6日上午,粤西航道文化展厅正式启用。为讲好粤西航道发展故事,2019年初,粤西中心党组决定建设粤西航道文化展厅。
昨日,记者从南头古城博物馆获悉,因设施改造,南头古城博物馆需临时闭馆2周,从10月19日起至11月2日将暂停开放和参观预约,11月3日恢复开馆。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营口市气象局对旧址进行了修缮,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体现近代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文物相结合,历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打造成百年气象站中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典型站。同时在旧址院内新建了2677平方米的气象文化广场,对旧址文物保护范围周边环境进行景观绿化。广场内包含气象观测站、等高线景观、百年降雨、百年气温等多处气象主题雕塑,成为集宣教、科普、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区域。
由于AR技术的颠覆性和革命性,AR技术获得了大量关注。苹果公司CEO库克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 AR 技术并不足以用一种高质量的方式在设备上运行。增强现实技术会持续在苹果的产品上被突出,它的影响势必深远。但 AR 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展成熟,使用什么方式将内容展示在用户面前,并将尽可能多的功能集成在简洁轻便的设备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观艺术展的人来说,最近因为疫情不能出门观展,尤其各大艺术馆、展馆、博物馆都没有开门,所以艺术展线上展出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也给观众带来了另类的新体验。
2月2日,“百年新港 向海而兴”长沙交通集团长沙新港企业文化展厅正式揭牌,该展厅是湖南首个展示长沙港悠久港口历史文化以及开展党建和港口清廉文化教育的综合性文化展示馆。
自从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就正式进入反腐新常态,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升廉政文化教育效果,全国各个地区都开始陆续开展相应的形式和内容多元化发展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廉政教育基地,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