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数字展厅有多种多媒体设备来吸引参观者与之互动,如故宫端门数字展厅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数字沙盘展示区”、“数字文物互动区”以及“虚拟现实剧场”。虽然现在的端门数字展厅可圈可点,美术方面的水平相当之高,但在交互体验上仍存在很多瑕疵,观众的用户体验仍有待改善。数字文物展厅如何增加趣味性?
1、定期更换内容,让文物讲故事
首先,数字展厅应该定期更换展厅展出的内容,避免内容重复或相似,与实体故宫形成差异互补,每次选择一个好的主题,类似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让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故宫文物的魅力所在。其次,在内容方面,数字展厅可以将文物分类展示,让文物讲故事。比如皇家所用的一些器具,如果加上“历史中的甄嬛”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与之发生的故事,大家就会对此兴趣倍增,对了解文物历史也有帮助。如果展出书法或者画作,则可以设立一个画家或书法家的专场,围绕该人物进行全面深层的解读。
上党区文物博物馆
2、增加观众手机与展厅的互动
在数字展厅中运用AR技术,比如“数字多宝阁”这一版块,运用AR技术将文物的3D模型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文物,并且可以实时与3D模型交互。同时不仅仅要呈现文物的3D模型,还可以呈现文物的使用场景或者历史场景,这样,观众既能了解到文物的用途,又能看到另一时空下文物所处的环境,直观生动地向观众普及了文物知识,也能引发观众对于历史的思考。
3、增加展厅趣味性
如今博物馆的角色在变,有相当大一部分观众不只是为了学习来参观,还带着休闲娱乐的心态来体验。所以观众更希望自己观展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欢愉感、幸福感。所以数字展厅在运用数字技术的时候,不能只为了炫技而使用技术,更要贴合主题,寓教于乐,让大人与孩子都在与展厅展品的互动中获得知识与快乐。因此数字展厅的整体氛围不应该太严肃,而应稍显轻松,让前来参观的观众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知识,产生幸福感。
美国博物馆学家G.E.Burcaw在《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一书在论及博物馆展示概念时,首先指出博物馆陈列(display)和展示(exhibition)两者存在差异。陈列是呈现物件,而展示比陈列更严肃、专业而有分量,是意图教育观众的一组概念的呈现。也就是说展示是包含讲解的陈列,陈列仅是展出,而展示则必须结合展出与诠释。Burcaw进一步说明,展示包含了以下含义:“为实现某一重要目标(广义上的教育)而向展出的某一物件或多个物件上增添内容(诠释)。只有牢记这一宗旨,展示的规划与制作技巧才能具备应有的眼光”。
节能环保一直是我们需要加强的观念,随着碳中和的提出,让很多人意识到,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节能环保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展厅虽然作为企业向外展示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和装修都应与环保相关,本文就简单介绍下,展厅设计中的环保材料:
在现代社会,水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世界各地都在关注着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提出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在这个背景下,节水教育示范基地展厅应运而生,成为了普及节水知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的重要平台。本文简单介绍下“节水教育示范基地展厅的科普意义”,仅供参考:
展厅改造是基于现有展厅已无法满足公司发展及新产品展示的需求,针对性对现有展厅进行改造,展厅改造的方式有两种,各企业根据需求来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展厅改造方式,本文简单介绍下展厅改造的两种方式:
地方特色文化展厅作为当地吸引游客方式的一种,参观展厅可以直观了解当地有哪些特色文化和产品,那当地特色展厅是如何在展示设计中更好的表达地域文化特色? 本文从展示序列设计、色彩设计、展示氛围营造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艺术手段从地域文化中提取特色元素,进而融入整个展示。
科技展厅中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这些展示手段不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信息,还提升了参观的趣味性。本文将简要介绍科技展厅中常用的一些展示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都是先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不能轻易丢掉自己的文化。企业展厅作为企业形象及文化的展示场所,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更具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党建展厅作为展厅类型中的一种,往往设计要求更高,并不是跟普通展厅一样去思考,尤其在党建内容这块更加细致认真,大部分展厅多多少少会运用多媒体科技手段,但是党建展厅中,是如何运用科技性的手段融入其中?
近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首家海外展厅揭牌仪式,并宣布展厅正式启用,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切实推动中华文化展示传播,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设立中华文化展厅,让世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化自信的必然之举。